擦亮眼睛,佛教中的苦修与苦秀大有区别
因此任何修行人都应该“依法不依人”,绝不能被某些法师的表相迷惑,大家不要看到所谓的“苦修”法师就顶礼膜拜,要依《解脱大手印》中的128条来鉴别师资,远离邪师骗子,拜清净戒行乃至有圣证量的上师,才不会辜负这暇满人身,才有解脱的良机。
因此任何修行人都应该“依法不依人”,绝不能被某些法师的表相迷惑,大家不要看到所谓的“苦修”法师就顶礼膜拜,要依《解脱大手印》中的128条来鉴别师资,远离邪师骗子,拜清净戒行乃至有圣证量的上师,才不会辜负这暇满人身,才有解脱的良机。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曾在《佛法是个工程》中说法:“佛法是释迦世尊当年说出来,让众生了生脱死、脱离轮回的方法。” 我们修行学佛就是为了解决生死问题,而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建造一个完美的工程。我们无论是修建普通平房还是摩天大楼,必须要打牢地基,只有基础结实坚固才能依次而上,没有基础就是浮土筑高楼。
佛教有个词汇叫“同体大悲”。大意是,观照一切众生与自己身同体,而生起拔苦与乐、一切平等之悲心。在生活中,我们学习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以同体大悲的理念来理解、接纳一切人和事,那么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就很容易做到非暴力沟通,再推及到社会上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果人人都可以遵循非暴力沟通四原则,那这个世界以及我们的生活都将会是多么美好与温馨!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教导众生:万般皆因果。我们所遭遇的,是自己多生累劫的因果所致。我们遇到的每个人,都是自己感召来的,不可生怨恨心。生活中不管演绎着怎样的情感,幸福、痛苦、悲惨或刻骨铭心的,无不是在清偿彼此的相欠,愁也一天,笑也一天,何不潇洒面对呢?
朱自清在《匆匆》一文里写到:“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总之,神通是证得般若妙智真空妙有之用,是证圣的表法,是利生的方便。佛法的神通是圣神通、大神通,不是外道神通能够比拟的。佛教的神通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证功夫。要明确,是圣者必具六大神通,缺一不可。只有修持真正的佛法才会产生神通圣力,才会了生脱死。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交往,离不开语言。就算是聋哑人,也需要“手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良言善语在人际交往中显得特别重要,可是我们大部分时候,有话就是不能好好说。也正因为有话不会好好说,才导致生活中的诸多矛盾
人生有四景:看得透,见其本质;想得开,则豁然开朗;拿得起,而明明朗朗;放得下,则轻轻松松。看了禅 […]
每当我又要恶言恶语时,我都努力忍下来,忍了一会儿后,发现没之前那么生气了。如果一时没忍住爆发了,事后也会跟丈夫道歉。在磨练的过程中,我坚持闻法,恭看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法著《解脱大手印》,依照法义修无常心,一遍一遍告诉自己人生如梦,告诉自己要放下自私我执,生活中较真、理论又有什么意义,折磨的是自己,积累的都是去恶道的资粮。
《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禅师的小小考验,就让三个徒弟原形毕露,羞愧得无地自容,让他们不仅看清自己的水平和定力,更明白了修行是掺不了半点沙子,来不了半点马虎的,一定要学会放下我执,学会脚踏实地、严持戒律,依教奉行,否则名声再大,也只是个空有头衔的假修行人,根本谈不上什么解脱成就!
金钱、名望、地位等外在的东西,吸引大部分人争先恐后地追逐,就像追逐繁星的孩子,越奔跑越想要。而在追逐中,往往忽略了周围的风景,也忘却了本然的天真。
佛弟子们啊,为了维护众生慧命,我们必须以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说法和经胜义择决、没有被篡改过的真正的释迦牟尼佛佛法去帮助众生辨清正邪真假佛法,这才是一个真正佛弟子应有的菩提心行。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法音中讲过密勒日巴大师的故事。密勒日巴大师在山洞中闭关。有一天,他觉得有点饥饿,准备煮点荨麻草来吃,可是没有柴了,于是出洞去拾柴。等他捡完柴回洞的时候,山间忽然刮起一阵暴烈的狂风,吹他破烂的衣衫四处飘掀。他想用手拉住衣衫,但手中的柴又差点被风卷去;他想用手紧紧抱住柴,但狂风又把他那褴褛的衣衫吹得四散飞扬。这时他忽然醒悟:我到如今仍不能完全放下这个我执心,那么所谓的修行又有什么意义呢?既然风喜欢吹我的衣衫,那就吹吧!既然喜爱我的木柴,也请卷走它吧!于是,他把柴往地下一丢,这时风忽然就停了。另有妖魔出现时,密勒日巴大师见了也毫不在乎……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法音里教导众生:众生无始劫以来都是我们的父母,妻室儿女,互为眷属,我们应以大悲之心,菩提之行去利益他们。
佛经如是说神通,何以入魔?》,重点谈了佛经中诸多佛菩萨展显神通的记载。今天谈的是神通的第二个话题——古今中外的高僧大德在度化众生过程中,是否运用、展现过神通?
佛弟子当知,现在是末法时期,名声大、地位高而实际上并未证圣的“高僧大德”太多太多,他们往往乱解经义却到处“讲经说法”、出书发碟,佛弟子千万不可轻易听而信之,随而从之,以讹传讹,人云亦云,以免无明造业,犯下谤佛、谤法之罪。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成长、求学、工作、婚姻,无论哪一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带来一系列苦恼与困顿。四者有一二圆满,大部分人已感满足。但人久困于城市的喧嚣之中,就会向往大自然的洒脱之境。
平时,我喜欢从“正法宝殿”“吉祥地”等网站选择一些故事情节生动的文章读给他们听,并和他们一起讨论故事的含义,引导孩子们明白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因果不昧的道理。我还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孩子的佛教故事朗读给他们听,让他们了解佛教。每逢周日,我们母子三人都会一起诵佛号、恭诵《心经》《廿一尊救度母礼赞经》,三人轮流领读,每人领读一遍。
,国家正式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把不适合的物种放到野外。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实施细则,如北京颁布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作为佛弟子应自觉遵守国家以及当地的法律法规。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学佛》宝书中说法:“学法不修行不得成就;修行不学法不生道力;闻听了行与法,而不实行,如水中捞月”,多么精妙绝伦的说法啊!